相信很多人為了確保行駛,都會選擇更換,但一旦考慮到少則一千多則上萬元的高昂費用,可能又會有點心疼。相比之下,修補汽車玻璃花費就要少一些。那么,汽車玻璃受損到什么程度是可以修補的呢?
利用玻璃電鉆在破損處將玻璃打穿,打眼的時候要控制好力度,注意不要把破損點擴大。(修補時無需拆下玻璃)將修復樹脂倒入修補工具內,目前夾層玻璃上的破損部位均可使用樹脂來進行修復。使用吸盤將修補工具固定好位置并對準玻璃的破損點,利用該工具的抽真空功能先將破損點內部殘余的空氣抽出,之后進行施壓,把修補工具內的樹脂注入到玻璃的破損點內。
利用打火機加熱,加快修復樹脂流動的速度。加熱過后等待幾分鐘,移除修補工具,之后用一片透明的塑料膜將修補過的部位蓋住,用紫外線烤燈使修補樹脂快速固化。當樹脂凝固后取走紫外線烤燈,并撕下透明的塑料膜,使用壁紙刀片輕輕刮除殘留在玻璃上的樹脂,為其找平后,前風擋玻璃修補工作結束。
汽車玻璃修補的意義
1、恢復擋風玻璃的強度和抵壓能力;
2、因玻璃有脆性,可防止其碎裂的進一步伸展;
3、大大改善擋風玻璃的外觀,恢復駕駛員或乘客的視線;
4、維修快捷,并且維修費用遠遠低于更換擋風玻璃的費用;
5、不會對原車的其它零部件產生任何影響,保持其原來的狀態(tài)等。
6、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因更換風擋玻璃,拆下的舊玻璃不能被回收利用,也不能自然腐化,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
7、減少因更換新玻璃時的施工不當,對車身或密封條造成損壞,引起漏水或滲水的機會。
汽車玻璃修補的條件:
1、僅夾層前風擋玻璃可以進行修復;
2、沖擊點直徑≤1cm;
3、距離玻璃邊緣的距離>6cm;
4、整個破損點直徑<4cm
汽車玻璃修補的原理
使用與玻璃折射系數(shù)(光學性能)相同的樹脂,采用特殊的工藝,將樹脂注入玻璃裂縫,并使其固化,使樹脂完全取代玻璃間隙中的空氣,實現(xiàn)玻璃和樹脂完全粘結成一個整體。
汽車凹陷修復起源于上世紀四十年代的德國奔馳,最初德國奔馳的鈑金在鑄造的時候由于鍛造技術不成熟,鈑金上偶爾會出現(xiàn)大面積的凹陷,所以師傅們發(fā)明了最早的反面摩擦修復凹陷的方法。隨著鍛造技術的逐漸成熟凹陷修復方法被擱置了近半個世紀。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的一場冰雹改變了現(xiàn)狀,一場冰雹把成千上萬的剛剛出廠準備交車的車輛砸得坑坑洼洼,由于損毀的車輛很多,交車時間又緊,所以美國的一個科研團再次的改進了汽車凹陷修復技術。技術又不斷的被德國、日本、韓國改進并沿用推廣,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汽車凹陷修復技術。此技術目前很多國家已經(jīng)普及,中國雖然傳入較早,但是由于施工都是封閉式,技術推廣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