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收藏的學問其實很深,特別是民國以前的古代書札,多為行草書。有人說讀草書,如吃帶刺的魚,經(jīng)常被卡住。但經(jīng)驗告訴人們,越是刺多的魚,越有得品味。所以不識草書,不識繁體異體字,不識篆書(有印章時)的人,就無法讀懂書札。
相對于藝術性,信札手稿的內容更為關鍵,盡管信札手稿類藏品在物質形態(tài)上與書法作品比較接近,然而在價值衡量標準上則更應參考古籍善本。在符合以上兩個條件的基礎上,藝術性也是一個重要的加分項,能為藏品錦上添花?;钴S于民國時期的文化名人,幾乎都接受過舊式私塾教育,具有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即便在書信、筆記等日常書寫中也不失法度,體現(xiàn)出很高的書法造詣。
“名人效應”在收藏投資領域體現(xiàn)得非常顯著,與歷史文化名人、大眾明星相關的物品無一不受到熱捧,而信札手稿是人的情感狀態(tài)、思想觀念的直接體現(xiàn),書寫人的身份與收藏價值的關系尤為密切,其在專業(yè)領域的影響力以及公共知名度與其手跡價值成正比。
古時有多種名稱,如尺牘、尺書、尺素、筆札、書札……現(xiàn)在我們最常見的叫法就是書信。古今中外的文體,最隨意、最自然,且應用極廣,莫過于書信,陸機的《文賦》,就有“函綿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之贊語。有趣的是,至今我國保存下來的最早的墨跡,就是陸機手書的《平復帖》。此帖點畫蒼勁有力,筆法奇崛,是稀世的書法珍品?!镀綇吞酚质且患垥?。它曾引得大收藏家張伯駒為其傾家蕩產,不惜一切代價地想得到。其行為足以讓人一擊三嘆。我公司高價回收信札手稿,歡迎來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