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學心理
當森林中有一棵樹倒塌下來時,發(fā)出一陣轟然大響聲音,但是沒有人在這個原始森林中,所以就聽不到這聲音。這算不算有聲音發(fā)出來呢?聲音是肯定發(fā)出來了,因為當樹干及樹枝接觸地面時,它們都會產生某些聲音,但是沒有人聽見,但這聲音對于人類或其他動物所聽到的是有所不同,所以這就是聲學上所說的心理(Psychoacoustics)。
聲學歷史
1915年,有一個美國人名叫E. S.Pridham將一個當時的電話收聽器套在一個播放唱片音響的號角上,而聲音可以給一群在舊金山市慶祝圣誕的群眾聽時,電聲學就誕生了。當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之后,在美國哈定總統(tǒng)(Harding)就職典禮上,美國貝爾公司把電話的動圈收聽器連接在當時的唱片唱機的號角上,就能夠把聲音傳給觀看總統(tǒng)就職典禮的一大群群眾,因此就產生了很多專業(yè)的音響研究及開發(fā)了擴聲工程這門學問。音響研究人員不單純是努力地把音響器材進行改進,也做了各類不同音響的實驗來了解人類對聽覺的反應。但的音響研究人們都明白音響學是要整體的研究,要了解音響器材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及人類對聽覺的生理反應,他們對此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具體包括功放、周邊設備(包括壓限器、效果器、均衡器、激勵器等)、揚聲器(音箱、喇叭)、調音臺、聲源(如麥克風、樂器、VCD、DVD)顯示設備等等加起來一套。其中,音箱就是聲音輸出設備、喇叭、低音炮等等,一個音箱里包括高、低、中三種揚聲器,三種但不一定就三個。
響度
專業(yè)音響的聲學特性不僅要滿足聲學特性指標國家標準的要求,還要滿足主觀聽音的要求,因為聲學特性指標不能完全體現(xiàn)實際聲音效果,聲音的好壞終是由人音響的主觀聽音感覺來決定,在聲學設計時,電聲與建聲設計應良好配合,滿足以下主觀聽音要求:合適的響度。
響度是實際聽音的強度感覺,它與擴聲系統(tǒng)的聲壓級指標有直接關系,對于演出來講,只有達到足夠的響度,才能使音響效果得以充分表現(xiàn)。系統(tǒng)輸出功率、音箱的擺放位置等將直接決定聽音區(qū)域的響度狀態(tài):高解析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