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夜總會是由日本的高級夜總會演變而來,于20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香港經(jīng)濟起飛時期曾經(jīng)在香港甚為流行,其消費在當年,以至21世紀初的消費指數(shù)而言,皆甚為驚人。日式夜總會與舞廳相似,設有舞池,以媽媽生作為領班,并由舞小姐陪伴客人跳舞喝酒耍樂。在全盛時期,日式夜總會也舉行各種不同種類的舞蹈及歌手演唱等表演。
1990年至1997年是日式夜總會的全盛期。1997年后,香港經(jīng)濟經(jīng)歷多年的調整期,加上制造業(yè)等商業(yè)活動及應酬相繼北移,及澳門博彩業(yè)的積極發(fā)展,標榜消費及豪華享受的日式夜總會逐漸在香港式微。部分夜總會遷往鄰近香港的澳門及廣東省繼續(xù)經(jīng)營。而2000年代,類似形式的夜總會在廣東省深圳、東莞一帶亦甚為盛行。
1990年代香港的日式夜總會主要集中于尖沙咀東及灣仔。
炫彩奪目的LED墻,開創(chuàng)外觀裝飾新紀元;奢靡氣息的水晶燈不再為崇尚,取而代之的是的光纖設施,流光溢彩的光源布滿每個角落,燈光照耀下的玻璃隔斷里像有水珠流動,進大堂,端莊高貴的迎賓會一路指引進入包間。
設有大、中、小和迷你包廂,內部環(huán)境幽雅舒適;遠程監(jiān)控器、消防報警系統(tǒng)、中央空調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同時配備了先進的音響設備,電腦點歌系統(tǒng)已升級,更是完善了點歌方式和歌手、歌曲種類,并提供包廂點餐和酒水服務,是一家適合大眾消費的休閑娛樂場所。
當你走進這歡樂場,背上所有的夢與想,各色的臉上各色的妝,沒人記得你的模樣,三巡酒過你在角落,固執(zhí)的唱著苦澀的歌,聽他在喧囂里被淹沒,你拿起酒杯對自己說,一杯敬朝陽,一杯敬月光,喚醒我的向往,溫柔了寒窗,于是可以不回頭地逆風飛翔,不怕心頭有雨 眼底有霜,一杯敬故鄉(xiāng) 一杯敬遠方,守著我的善良,靈魂不再無處安放,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往,支撐身體,厚重了肩膀,雖然從不相信所謂山高水長,人生苦短何必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