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楠木做棺材的歷史已經(jīng)有很長的歷史了,在漢代已經(jīng)開始使用了,之所以王公貴族們推崇使用金絲楠木做制作棺槨主要是因為金絲楠木千年不腐,耐酸耐堿,深埋地下千年不腐爛。而比金絲楠木更貴重的莫過于金絲楠陰沉木做成的棺材,京劇大師梅蘭芳就使用了國庫收藏的價值連城的陰沉木棺材。面向高端客戶的骨灰盒生產(chǎn)廠家皇木閣,就是全部使用的金絲楠陰沉木的材質(zhì)。
陶瓷骨灰盒因其形制典雅,肅穆莊重,成為許多人仙逝后歸宿的。因陶瓷這種材質(zhì)蘊含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金——陶瓷中含有許多金屬元素,如銅、錳、鉀、鈉、鈣等;木——陶瓷中的泥土蘊含數(shù)萬年前許多樹木的遺骸碳化后的;水——制瓷工藝中成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火——的燒成需要溫度1330度以上的焰心溫度;土——瓷土,德化縣的高嶺土是制瓷原料的。
客祭:在設(shè)靈堂之后到出殯之前,逝者生前的族戚好友會前來吊喪,過去稱為“開吊”現(xiàn)在則稱為客祭。為了方便接待,也可以在該期間內(nèi)選定一兩日為客祭日期,告知親朋好友前來吊祭,按舊禮,親朋好友吊喪須行三跪九叩之禮,但現(xiàn)在的做法比較簡單,一般是親朋好友先點上三支香,然后向遺像行三鞠躬禮,喪家則在一旁鞠躬行四禮。
做七儀式:按照古代的喪俗,靈柩一般都在“終七”以后入葬,人們認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經(jīng)死了,所以要舉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結(jié)束,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響,佛教認為,除罪大惡極的立即下地獄,善功極多的人立即升天,靈魂一般并不能夠馬上轉(zhuǎn)生,沒有轉(zhuǎn)生的亡靈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轉(zhuǎn)生過程中的一種身體,等待轉(zhuǎn)生機緣的成熟,所以人死后七個七期中,孝屬或親友如果能請僧人來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處,所以佛教主張超度亡靈是在七七期,如果過了七七期之后,亡靈托生的類別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卻不能改變他已托生的類別了,如果一個人,生前作惡很多,注定來生要托生畜類,當(dāng)他死后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屬親友為他大做佛事,使他聽到出家人誦經(jīng),當(dāng)下許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為人了,而道也認為超度是在他“七魄”沒有散盡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