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些事情是亙古不變的,比如“人總是要死的”;
但也有很多事情是在不斷變化的,比如人面對死亡的態(tài)度、關(guān)于死亡的思考、以及處理死亡的方法,簡單地說:死亡觀、殯葬觀。
在殯葬界,我們經(jīng)常聽到“繼承傳統(tǒng)”或者“突破傳統(tǒng)”的說法,或者聽到兩種相反的觀點在激烈地爭論。然而“傳統(tǒng)”是什么,卻并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中國的“殯葬傳統(tǒng)”是非常龐雜的
中華文明五千年,“傳統(tǒng)”的內(nèi)涵是非常龐大的,無論“突破”還是“繼承”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殯葬文化或者說中國的“殯葬傳統(tǒng)”也是非常龐雜的,即使只說主流的儒家文化,也既有“生,以禮事之;死,以禮葬之,以禮祭之”(孔子)、“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曾子)的思想的一面,也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孔子)、“敬鬼神而遠之”(孔子)的回避的一面,更有追求隆喪厚葬的奢華的一面。
另外從過去的經(jīng)驗來看,土葬的墳地如果不做硬化建設(shè),那么幾十年過去也就地上部分(封土墳頭)什么也看不見,地下部分(遺體和棺材)也腐朽融化真的回歸大地了。而火葬的墓地則大都做硬化建設(shè),如果管理不善,將來很有可能會變成粗大垃圾(在日本已經(jīng)存在這個問題了),既是對土地和建筑材料的浪費,也是對環(huán)境的視覺污染。所以說從科學發(fā)展觀來看,土葬和火葬是各有優(yōu)劣的。
作為現(xiàn)代社會為民服務的政策制定,應該既有堵也有疏。目前的問題是既沒有足夠的疏(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公墓遠遠不夠,審批的經(jīng)營性陵園也同樣不夠),堵的力度也不夠大(只抓土葬,并不真抓亂埋亂葬),而且因為把全社會的注意力都片面地吸引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方面去了,并沒有解決根本問題,殯葬界混亂無序亂象環(huán)生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