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板電鍍的工藝流程包括:清潔、脫脂、進料、化學處理、水洗、電解沉積、除膠、終檢等環(huán)節(jié)。其中,化學處理是整個工藝流程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其影響電鍍效果的因素包括電壓、電流、電解質(zhì)濃度、流速等。
載板電鍍核心工藝類型
在了解檢測標準前,需先明確載板電鍍的關鍵場景,不同工藝的檢測重點略有差異:
種子層電鍍:通常為薄層高純度銅(1-3μm),用于后續(xù)圖形電鍍的導電基底,要求低電阻、無針孔;
圖形電鍍:核心工藝,在線路 / 焊盤區(qū)域電鍍厚銅(5-20μm,甚至更高),實現(xiàn)電流傳輸與芯片鍵合支撐;
凸點(Bump)電鍍:如銅凸點、錫凸點,用于芯片與載板的倒裝焊互連,要求的高度 / 直徑控制;
表面處理電鍍:如鎳(Ni)、鈀(Pd)、金(Au)鍍層(ENEPIG/ENIG 工藝),提升焊盤抗氧化性與鍵合可靠性。
鍍層附著強度:防止鍍層脫落失效
載板在封裝焊接(高溫)、芯片組裝(應力)過程中,鍍層若附著力不足會脫落,導致電氣中斷。
檢測方法:
劃格法(IPC-TM-650 2.4.29):用劃格刀在鍍層表面劃 1mm×1mm 網(wǎng)格(劃透至基材),貼膠帶剝離后,網(wǎng)格內(nèi)鍍層脫落面積需≤5%;
剝離試驗(IPC-TM-650 2.4.30):對鍍層施加垂直拉力,銅鍍層附著力需≥0.8N/mm(載板專用要求,高于傳統(tǒng) PCB 的 0.5N/mm);
熱沖擊試驗后附著力:經(jīng) - 55℃(30min)→125℃(30min)循環(huán) 100 次后,重復上述測試,附著力衰減≤20%。
載板電鍍的質(zhì)量檢測需圍繞 “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純度” 展開,通過多維度檢測(幾何、附著、微觀、電氣、環(huán)境)確保滿足先進封裝的嚴苛需求,同時需結(jié)合行業(yè)標準與下游定制要求動態(tài)調(diào)整檢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