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藝術性,信札手稿的內容更為關鍵,盡管信札手稿類藏品在物質形態(tài)上與書法作品比較接近,然而在價值衡量標準上則更應參考古籍善本。在符合以上兩個條件的基礎上,藝術性也是一個重要的加分項,能為藏品錦上添花?;钴S于民國時期的文化名人,幾乎都接受過舊式私塾教育,具有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即便在書信、筆記等日常書寫中也不失法度,體現(xiàn)出很高的書法造詣。
信札在版本學中歸稿本,有其性。書信一般只針對收信者或周圍微量人群。書信往往更能顯露寫信人的真情實感,說的是實話,所記錄的歷史細節(jié)也更接近真相,可作為研究相關史事的重要參考史料,允為信史。
讀原始信札遠比讀回憶錄與自傳靠譜,更不用說他人所作的傳記。因為所有史家都重視手原始史料。這就是信札的文獻價值,如果作者系書畫家,其書法還具有藝術價值。信札由于幅面狹小而易于保存和流傳,而同時代其他大的紙質品就沒有這么幸運。小有小的好處,不但精致且利于傳承。
名人信札文化內涵豐富,首先是文獻價值,書信的內容可做史料以供研究,是研究書信者的手資料。其次是歷史價值,不同朝代的前人信札,從各個方面體現(xiàn)了書信者當時的時代風格和歷史信息。再次是手跡價值,這是信札實物才能體現(xiàn)出的價值,是和書信者最親密和接近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