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刮刀的安裝位置。
安裝刮刀時,通常由輔助刀片支撐。輔助刀片一般采用硬質鋼板,國內刀具襯墊厚度一般為120mm~150mm。刀片經常被夾在中間。一般刀片背面距離硬質鋼板約8mm,硬質鋼板距離刮刀片約7mm。具體大小由使用效果決定。刀片經常用8#螺母緊固,刮刀片要比印版滾筒大。安裝前,無論是新刀片還是舊刀片,都應打磨刀片的刃口,要求無間隙或毛刺,刃口角度應傾斜25°。我們常用的方法是在油泡石中加入幾滴機油進行粗磨,然后用1000#耐水砂布加入幾滴機油進行精磨。加幾滴機油的目的是潤滑和減少摩擦,這樣打磨出來的刮刀效果一般都不錯。當刮刀安裝得太突出時,刮刀容易變形和起皺。高速打印時,有的地方刮干凈,有的地方刮不干凈,有印痕,影響打印質量,吃虧。刮刀安裝時間太短,缺乏應有的彈性,需要增加壓力將表面沒有網頁的油墨刮掉,容易損壞印刷版,縮短其使用壽命。所以安裝得當很重要,要根據印版的尺寸和長度來調整。刮墨刀的安裝位置是從刮墨刀和印版滾筒上的印版滾筒之間的接觸點到壓印膠輥壓印點的距離。
油墨刮刀的長度距離。
刮刀通常附有一個調節(jié)螺母,可以上下和前后調節(jié)。大多數凹印機都有這種結構。如果由于調整不好,干版,堵版,不上色,虛邊,不牢度等原因導致印刷暗淡不清,油墨蒸發(fā)速度根據印刷機速度調整,那么刮刀距離根據印刷機速度調整。一般來說,當印版直徑約為R15,機器速度約為60m/min時,刮刀與壓花膠輥之間的距離為6cm。印刷速度快,距離好,印刷速度慢,所以刮刀和壓印輥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越好;機器速度快,刀太近。以上距離可能會使刮刀下的油墨高速飛濺,造成浪費,一定要注意。
油墨刮刀上的壓力。
在凹版印刷機中,要給刮刀一定的壓力,因為刮刀只有在壓力過后才能通過油墨層,這樣刮刀才能接觸到印版滾筒,刮掉多余的油墨。壓力可根據印版深度、圖像和文字覆蓋程度等進行調整。當然,壓力太大容易將網墨刮得太干凈而無法打印,壓力過輕會造成打印拖尾等故障。解決方法是向刮邊即與印版的界面吹氣。鼓風可以由專用的平板鼓風機提供。壓力過大會改變接觸角,使油墨難以刮掉,導致油墨堆積在刮刀和刀線下。所以刮刀左右擺動是為了減少摩擦力,減少印版的摩擦力,避免刮刀下油墨層堆積,從而避免刀線。通常,在工作狀態(tài)良好的刮墨系統中,接觸角約為60°。
為了方便油墨刮刀的調整,保證印刷品的質量,使印刷輥上的油墨能夠在不產生刀絲或版霧缺陷的情況下刮干凈,油墨刮刀機構分為幾個功能裝置。其功能部件主要包括刮刀左右旋轉驅動裝置、油墨刮刀離合壓裝置、油墨刮刀升降裝置、油墨刮刀角度調整裝置、刮刀夾板裝置等。油墨刮刀的回動有的由單獨的電機驅動,有的由蝸輪減速驅動;油墨刮刀的離合壓由氣缸通過手動換向閥通風斷氣實現,其功能主要是使刮刀接觸或脫離版輥;油墨刮刀升降裝置由齒輪齒條實現,可實現壓力調節(jié);油墨刮刀的角度調整由蝸輪蝸桿實現,適當的角度非常重要;刮刀夾板裝置由上夾板、下夾板、刮刀墊板和刮刀片組成,可以方便地調整刮刀的伸出量。
油墨刮刀機構的功能部件從各個方面影響印刷質量。因此,油墨刮刀的調整尤為重要。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只要在印刷前適當調整油墨刮刀機構的功能裝置,就可以避免影響印刷質量的缺陷。
凹印雖然因工藝原因在環(huán)保方面做得不好,但其精致的印刷質量仍使其在印刷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凹版印刷的主要優(yōu)點是圖像色彩豐富,色調濃厚。凹版印刷的主要優(yōu)點決定了精致的外包裝一般需要凹版印刷。但影響凹版印刷質量的因素很多,如環(huán)境影響、操作人員技術水平、油墨質量、設備質量等。油墨刮刀對凹版印刷質量的影響尤為重要。刮刀的調整不僅直接影響印刷質量,而且對刮刀的使用壽命也有很大影響。